10月15日在東南大學舉行的第九屆全國建筑物理學術會議上,前段時間傳出的南京要建421米大陸第一高樓的消息成為專家們的熱點話題,建筑學權威們表達了對當前“高樓熱”的深切關注,同時大聲疾呼“決不能讓城市變成‘混凝土森林’”。 這次會議幾乎集中了國內建筑物理學所有權威,包括中科院資深院士馬大猷、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張祖剛教授、中科院院士齊康、工程院院士呂志濤以及兩岸三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設計機構的專家學者200多人。專家們在倡導綠色建筑理念的同時,對目前國內強調建筑美觀,忽視節能環保的傾向表示擔憂,此間特別提到了南京前段時間要在鼓樓廣場建設421米的大陸第一高樓的問題。齊康院士直言不諱地指出,南京的城市建筑規劃應避免“混凝土森林”現象,決不能再走上海、廣州等城市的“老路”。就拿上海來說,前些年上海市區夏季平均氣溫要比南京低2℃左右,而正是近年來上?!盎炷辽帧悲傞L帶來的“熱島效應”,使臨海的上海到現在比火爐南京還要熱,而南京局部地區已經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新街口就很明顯。所以蓋樓不一定非要高。此前,南京曾組織專家對“大陸第一高樓”規劃進行論證,他個人是明確反對的。 中國建筑科學院研究員林海燕也指出,當前各地出現的“高樓熱”有必要冷卻,否則照建設勢頭發展至少還會持續15年,到時安全、耗能、采光、用電、隔音等諸多問題會更為突出,特別是能源消耗、應付火災等突發事件上,高層建筑的缺陷也顯而易見。據測算,一幢421米的超高層建筑,光消防員上下跑個來回就要個把小時。同時,電梯耗電也非常厲害,一定要有非常穩定的電力保證才行,萬一停電限電,就比較棘手。就算這些條件允許,按照慣例,南京建設400多米的高樓,那周圍剩余的相應空間也至少要有400多米,可在擁擠的鼓樓廣場,實現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高層建筑還有一個問題被忽略了,那就是噪音。來自上海的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噪聲振動控制委員會主任章奎生深有感觸,他舉例說,上海的金茂大廈有88層,目前是大陸第一高樓,可由于電梯垂直上下的高度太高,電梯道就成了一個活塞,電梯上下產生的氣流無法及時排出,電梯運行的聲音高達80分貝(南京一些交通要道的噪音顯示也就60多分貝),傳到外面的聲音像牛叫一樣,而且很大。上海方面曾幾次組織專家論證解決方案,可至今沒有辦法來消除。香港同樣是高樓林立,看起來十分氣派,但是城市空氣質量、采光條件、大氣候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而北京城內的氣候和郊區也相差很多。 不僅如此,“高樓熱”中的注重外表華麗而輕視環保舒適的傾向,同樣遭到專家們的質疑。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員任元會、中國照明協會副理事長李景色等專家給記者打了個比方:建筑外形好比是一個人的模樣,為了漂亮,很多女士都去美容、整容,人是整漂亮了,但由于沒有考慮到美容、整容對人身體的影響,后來給身體健康帶來很多隱患?,F在的很多建筑都太考慮到外觀,而忽視節能、環保等問題了。如新建的廣州機場,大廳確實非常氣派,通體全是玻璃的,有10多米高,但人走進去卻非常不舒服,一是玻璃幕墻光線太強了,照得人刺眼,二是大廳里沒有涼快的感覺,因為再好的空調也經不住這個大廳消耗。 不可否認,超高層建筑在城市節地、經濟效益、提升城市形象方面有獨特優勢,帶來的投資、旅游和商貿活動等遠非普通建筑可比,但“9·11”以后,國際上美國、日本等都對此有所限制,并對以前的高樓熱進行了反思。所以專家們認為,超高層建筑的規劃一定要符合規律,要把科學發展放在首位,而不能一味地依靠意志和個人觀念來做決定。 (CSC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