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美的書”設計藝術展將于10月29日至11月8日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舉行。屆時,185種“世界最美的書” 將首度亮相申城,無疑將會給中國讀者帶來一次新鮮愉悅的視覺之旅。 “世界最美的書” 每年在德國萊比錫舉辦的“世界最美的書”評選活動,由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德國國家圖書館和萊比錫市政府聯合舉辦,吸引了世界上幾十個國家的圖書設計藝術家參選,反映了當今世界書籍藝術的最高水平。從1991年至今,約有180種書獲得了“世界最美的書”稱號,每年被安排到一些國家進行巡展。 嚴格的評審程序 全面的評審要求 “世界最美的書”的評選,有著嚴格的評審程序和全面的評審要求。據主辦方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主席施耐特女士介紹,每屆評委會基本由7人組成,他們均是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著名書籍藝術家和教育家。7名評委在對所選送的各國“最美的書”進行瀏覽后,各自挑選出14種左右比較滿意的圖書進行匯總,經評議后選出79種進行投票,產生35種圖書進入下一輪次評選。評委們對這35種圖書不但要仔細翻閱,還必須獨立發表見解,然后再進行投票,確定最后獲獎的14種圖書。 在評審要求方面,施耐特女士介紹道,“世界最美的書”評選強調書籍整體的藝術氛圍,要求書籍的各個部分,封面、護封、環襯、扉頁、目錄、版面、插圖、字體等在美學上保持一致,裝幀形式必須適合書籍內容,在制作上達到最高的藝術水平和最高的技術水平相統一。對于不同國家不同文字的圖書如何進行評選,“世界最美的書”評委們認為,圖書設計的藝術性在于文字的排式、比例,在于是否構成了一件藝術品,體現了一種文化氛圍,不僅要吸引人的視覺,還要使人的手感舒適。 我國與“世界最美的書”之間的淵源 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評選代表了當今世界圖書裝幀設計界的最高榮譽,我國出版界與之淵源可謂深厚。1959年,我國第一次參加“萊比錫書籍藝術博覽會”,上海出版界共獲得金獎2枚、銀獎3枚、銅獎3枚。事隔三十年后的1989年,上海書畫出版社的《十竹齋書畫譜》又榮獲了圖書設計藝術國家大獎。2003年,上海充分發揮圖書裝幀設計方面的傳統優勢,本著“融入全國,服務全國”的工作要求,在全國范圍內組織評選了16種圖書參加“世界最美的書”評選,河北教育出版社的《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榮獲了唯一的金獎。今年3月,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組織的上海出版設計家代表團赴萊比錫領獎,并與世界圖書藝術界建立了雙向合作交流的通道。 “世界最美的書”首度登陸中國 今秋十月,“世界最美的書”首次登陸中國,并選擇在上海巡展,顯示了上海在世界出版界中的特殊地位,同時也表明中國圖書設計藝術正逐漸與世界接軌,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同,這必將推動我國書籍藝術的進一步發展。 本次展覽活動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授權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主辦,已列入上海國際藝術節展覽項目。與此次“世界最美的書”同時展出的,還有100種“德國最美的書”,代表了德國當今圖書藝術設計的最高水平。此外,由國際知名專家擔當主講的圖書裝幀藝術論壇也將同時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