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是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的大型國際美術雙年展。北京雙年展是中國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國際美術盛會。2003年的首屆北京雙年展得到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普遍關注,被譽為“北京金秋最美的風景”,在海內外樹立起了自己的品牌。2005年最值得期待的展覽——第二屆北京雙年展將于9月20日至10月20日舉辦,預計規模和影響都將超過首屆。 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劃,在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和中國文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支持下,在各國駐華使館、中國駐外使館、各國有關藝術機構及藝術家的積極配合下,第二屆“北京雙年展”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本屆北京雙年展延續了其本身關注當代藝術的特性,將主題定為“當代藝術的人文關懷”,并將在上一屆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其國際性和學術性。當代藝術與人文關懷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是當代藝術對社會生活與公眾的關注,努力使當代藝術為廣大公眾所理解和接受;第二是體現當代藝術對人類和平理想的追求,和平共處無疑是當下世界人民關注的重大主題;第三是當代藝術對人與自然的和諧、個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的思考,建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永遠是人類共同尋求的審美境界。 圍繞這一主題,第二屆北京雙年展仍然延續其一以貫之的特點,以繪畫和雕塑為主要形式。在當下全球化語境中,裝置藝術、新媒體藝術、觀念藝術等新的藝術形式似乎業已成為“當代藝術”的主體,成為了世界各國雙年展的主流形式。北京雙年展從誕生之日起就堅持將傳統架上藝術——即繪畫和雕塑作為展覽的主體。主辦者認為諸如新媒體這樣的新藝術樣式雖然拓展了當代藝術的可能性,但并不因此意味著傳統形式的繪畫與雕塑失去其自身推陳出新的空間。藝術追求創新。創新并不代表必須采用新的媒體或新的藝術形式,正是傳統美術的現代定位可使北京雙年展為世界當代美術的多樣性作出貢獻。 本屆北京雙年展在重視作品的關注點的同時,也強調藝術的單純性,提倡以作品本身作為評選的依據,而不局限于藝術家原有的聲望,旨在努力推出有實力、有潛力的年輕藝術家,鼓勵藝術家以更具特色的高質量作品,向世人展示當代藝術家對人文精神的思考。 第二屆北京雙年展共有國內應征作者2372人,作品共計7000余件,比上屆增加了很多。經過策劃委員反復認真的遴選,最終入選作品:中國畫59件,油畫54件,雕塑41件,其他畫種19件。國際部分共計61個國家的391位作者,作品共計1126件。入選的有來自61個國家的281位作者的323件作品,其中不包括國際策展人桑福擬推薦的8個國家的作者。作品反映出國際上繪畫和雕塑的當前狀況,表達著藝術家豐富的內心情感和思想內涵,解讀著人類美術發展的時代命題,即讓當代藝術以親切的人文關懷走向廣大公眾,讓當代藝術以獨特的人文魅力推進和諧社會的構建,讓當代藝術以強大的人文力量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目前暫定能參展的“重量級”藝術家有美國的安迪·沃霍爾,德國的里希特、基弗、博伊于斯,西班牙的加西亞,英國的艾倫·瓊斯、約翰·貝蘭尼,意大利的基亞等。 第二屆北京雙年展仍將設有特展和序列展。特展包括:意大利當代藝術暨基亞藝術特展、俄羅斯當代藝術特展、烏茲別克斯坦當代藝術特展等。另外還有正在抓緊籌劃的印象派素描版畫展、“從安格爾到沃霍爾”展、以及配合本屆北京雙年展主題的“戰爭與和平”主題藝術特展等。 序列展包括:黃胄師生精品展、中國中青年藝術家精品展、雕塑作品展、第十六屆國際造型藝術家協會代表大會美術特展,以及少兒美術作品邀請展等。 為配合此次展覽,將于9月23日至25日在安徽合肥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北京雙年展策劃委員、中外參展藝術家、美術理論家等圍繞這次展覽及其主題,就“當代藝術對社會生活與公眾的關注”、“當代藝術對人類和平理想的追求”和“當代藝術對人與自然的和諧”等相關課題進行廣泛、深入的探討,旨在加強國際背景下的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的交流,進一步提升美術在當代文化中的獨特作用和意義。并編輯出版此次展覽的大型圖錄和以“當代藝術的人文關懷”為主題的文獻集。 國家郵政局已決定在展覽開幕前,發行以“第二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為內容的紀念郵資明信片一張。這將是中國郵政史上的首張“雙年展”郵資明信片。 借用威尼斯雙年展基金會主席的一句話,“雙年展是花錢的大制作,資金來源渠道必須廣泛?!眳⒄諊H上的通行作法,北京雙年展將采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籌措和解決所需經費。為保證北京雙年展的長遠發展,我們正在積極考慮建立基金會的事宜,希望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北京雙年展涉及世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工作面涉及文化外交、新聞媒體、海關運輸、財務保險、法律公證、安全保衛、翻譯接待、展覽場館、郵政出版、設計印刷、學術研討等諸多方面,這樣的系統工程需要足夠的人力資源通力協作。經過近一年的努力申請,中國美協北京雙年展辦公室作為正式的國家事業單位已獲準成立。在目前機構精簡的情況下,能得到中編辦的批準,也體現了從中央到各部委對文化事業發展的扶持。常設機構的建立可以確保北京雙年展的長遠效應。 首屆北京雙年展的成功舉辦已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第二屆北京雙年展是數百位中外藝術家共創的國際美術史架上藝術之盛會,相信它能讓中外觀眾充分體驗跨文化的美妙,享受一道精彩紛呈的視覺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