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俊凱和搭檔的獲獎作品。
新聞背景
今年2月,2009年eVolo建筑設計大賽獲獎名單正式揭曉,9個獲獎作品中,就有一個來自中國,它出自一位80后新生代建筑師之手。1980年出生于中山石岐的他和他的組員成為該大賽開辦5年來唯一獲獎的中國建筑師。
■中國唯一獲獎作品
eVolo建筑設計大賽是前衛建筑設計領域里十分重要的年度國際賽事。2009年大賽共決出前三名和6個特別獎。在來自64個國家的416 幅作品編織的圖景中,簡俊凱作為設計主創并與搭檔黃錦琦合作的“AlgorithmicTower”脫穎而出,榮獲特別獎。
簡俊凱認為,他的作品能獲此殊榮,最主要的特點是它屬于參數化建筑,而參數化建筑是目前世界上最新興的設計思潮,被許多先鋒建筑理論家認為是繼現代主義之后的建筑發展趨勢。在具體設計中,簡俊凱通過對極小曲面這一數學理論的研究,將其運用于建筑設計領域,闡述新的建筑語言。這新的建筑語言不僅僅指建筑的外觀,更包括建筑空間和使用方式。
在他的設計中,這個建筑研究場地定在上海世博會的摩天樓,其居住、辦公、會所等多種功能對周圍環境、朝向的需求均不同,于是在建筑的每個功能區,甚至精確到每個單元房,其大小均需根據具體方位而作精確調整。
■未來主義者的摩天樓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建筑史上,諸如摩天樓這樣的前衛建筑一直是外國人的領域,然而這種狀況正悄然發生改變,由新一代中國建筑師創作的作品在國際比賽上漸露頭角。
讀初三時就決定從事建筑行業的簡俊凱說:“我是個未來主義者,研究的就是前衛建筑。”初三到香港游玩,簡俊凱站在匯豐銀行前面,他被震住了。“第一次感受到一個建筑蘊涵的強烈時代感。”沒多久,他確定了自己的發展方向,當一名建筑師。
高考填報志愿,他清一色選擇了建筑專業,也如愿以償進入西安西北建筑工程學院(現在的長安大學)讀建筑。大學畢業工作兩年后,他放棄工作申請到英國最老牌的獨立建筑教學院校——英國AA 建筑學院深造。成立于1847 年的 AA 建筑學院,是世界公認最好也是最殘酷的建筑教育基地。
簡俊凱說,在AA,他研究了一種在數學里稱為極小曲面的形體理論在建筑上的應用,該獲獎作品其實就是當時AA 深造期間研究成果的延續。
圖紙上的摩天大樓,究竟能否建成?“我設計的作品在當今技術上是絕對可行的。是否付諸實物則是經濟問題,不屬于該類型學科學術研究的范疇,此類學術競賽目的在于探討該領域的未來走向,即未來的摩天樓。”簡俊凱說。
■追隨國際建筑大師
說到建筑,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印象,中國建筑投標,中標的往往是外國大師。更有不少人認為,中國是國外建筑大師的試驗場。簡俊凱就認為,中國能變成建筑大師的試驗場,是中國實力的表現。頂尖的設計大師都在國外,重要投標由他們奪得很正常,“但這種局面應該會也應該要逐步改變。”
自AA 畢業后,簡俊凱和同學黃錦琦組成一個非商業研究團隊。目前該團隊設計的作品D3natural system 正 在 紐 約GRACE 畫廊展覽,其還有另外兩個設計作品在一個名為World architecture 的網上國際比賽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