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團隊的建筑師們向昆蟲學習建筑的方法,并且具體實踐出來。昆蟲生活在地球上的時間比人類還長,不曾產生臟亂垃圾或是污染空氣,它們不需都市忙掙錢。
「繭」建筑架構主要是由竹子編織結構,混合基地上的泥土而成。建筑材料多取自天地并歸于天地。意圖在吵嚷煩亂的都市里,營造過度喧囂的安靜,一個沉靜處所。
「繭」是個臨時性建置的多功能建筑空間,在雙年展期間舉辦「孩童城市工作營」并邀請地下樂團做演出同時舉行讀詩會和建筑論談 。
【施工進展】:





「繭」12月5日活動
Bugs’ Day and Night
by The Weak/弱 : 謝英俊/Marco Casagrande/阮慶岳
時間:12月5日週六
地點:深圳建築雙年展的展場作品Bug Dome
一、Bugs’ Day
時間:12月5日週六 / 2pm-5pm
地點:深圳建築雙年展的展場作品Bug Dome裡
主題:讀詩、聲音與漫談
讀詩:歐寧、梁文道、廖偉棠、曹疏影、阮慶岳
聲音:林其蔚(聲音藝術家)
漫談:謝英俊/Marco Casagrande/阮慶岳/劉國滄/林其蔚與現場參與者
漫談主持人:張鐵志
二、Bugs’ Dinner
時間:12月5日週六 / 5pm-7pm
地點:深圳建築雙年展的展場作品Bug Dome外
主題:啤酒與烤肉(主廚/謝英俊)
三、Bugs’ Night
時間:12月5日週六 / 7:30pm-10pm
地點:深圳建築雙年展的展場作品Bug Dome裡
主題:音樂對抗音樂
音樂:香港實驗音樂家-黃守仁、芬蘭樂隊-Night Satan
中場讀詩:陳滅、鄧小樺
【關于Weak 弱】:
弱是發展建立在相對于工業發展所強調的剛強和堅硬等元素之外。
我們相信光影、廢墟和壤土。
所謂廢墟是當人為產生的事務,又還原于大自然的一部分。
我們要把工業城市變成廢墟。
“人剛出生的時候,其精神和形體都脆弱而柔軟。但是當人行將就木時,則變為是頑固麻木。樹木開始生長時是脆弱而柔軟,但是樹木變得干與硬的時候,就是它死亡的時候。堅硬與頑固是死亡的伴侶,脆弱與柔軟則代表著新生,因為堅硬頑固是無法戰勝任何事,已硬化的事物便沒有贏面。”
- 引自 安德烈塔可夫斯, 電影 《潛行者》
弱!建筑團隊的建筑師猶如工業城市中的昆蟲。我們像動物又懶又靈活,回收利用各種物資,以最小的氣力,創造最大的效果。熱愛和孩童與老婆婆們通力合作。
咱們開始感性的獨裁吧!

謝英俊
謝英俊系畢業自臺北淡江大學建筑系,曾經營營造廠與建筑師事務所多年;2000年他只身投入臺灣地震災區,與居民共同完成“921邵族家屋重建案”始受國內外矚目,對弱勢者協力造屋、生態建筑等議題有深入落實的努力,他在印尼海嘯后赴亞齊所建造的麻達屋,亦多次至內地參與如河南蘭考合作建房、河北地球屋等建筑營造設計。2008年汶川地震,他長駐四川茂縣楊柳村與當地羌族人參與集體遷村重建。2009年臺灣八八水災他又帶著的工作團隊進入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進行重建工作。其建筑生涯中獲得重要獎項包括臺灣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競圖首獎(2006)、深圳城市\建筑雙年展組委會特別獎( 2006)、聯合國最佳人居環境獎 (UN-HABITAT's Best Practice) 決選入圍(2004)、臺灣921重建委員會重建貢獻獎

馬可.卡薩格蘭 Marco Cassagrande
馬可.卡薩格蘭1971年生于芬蘭,2001年畢業于赫爾辛基科技大學獲碩士學位,主修建筑及都市規劃。 現為卡薩格蘭實驗室(Casagrande Laboratory簡稱C-Lab)主持人, C-LAB是一個以芬蘭為基地,結合來自世界各地各領域的建筑師、都市規劃專家、藝術家及科學家的實驗室。 馬可自2000年起擔任教職,跨學科的教學方法,游離于建筑設計、生態都市規劃及環境藝術之間。截至2009年為止,曾在芬蘭、亞洲、北美、澳洲....等全球十四個國家三十余所建筑和藝術相關科系大學任教。其跨領域的作品獲得世界建筑與藝術圈極為廣泛關注。他連續三屆參加威尼斯建筑雙年展(2000、2004、2006),其他重要展覽包括: 哈瓦那雙年展、橫濱三年展、歐州及日本建筑新趨勢展、斐冷翠雙年展、北海道Demeter展 、蒙特立爾雙年展、玻多黎各雙年展、阿拉斯加設計研討會、日本越后妻有大地の蕓術祭 、臺北歐洲論壇會、赫爾辛基藝術節、倫敦建筑雙年展、臺北城市行動、臺灣移動地貌展、臺灣設計博覽會.... 專業建筑生涯期間獲得的重要獎項則包括:2009世界建筑節單體房舍類特別推薦(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2009 世界建筑社群獎(World Architecture Community Awards )、 2005拜卡維爾獎(Byker Wall Award)、2004維多莉亞州設計獎、2001麥維迪宏件筑獎 (Mies van der Rohe Award )、1999英國建筑評論雜志新進關注建筑獎 (Architectural Review´s Emerging Architecture Award )

阮慶岳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碩士,淡江大學建筑系學士。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系主任兼所長。作品兼及小說、散文、劇本、性別、建筑、文學論述等。文學著作包括長篇小說《重見白橋》、《林秀子一家》、《凱旋高歌》,短篇小說集《哭泣哭泣城》、《曾滿足》與《紙天使》,散文《開門見山色──文學與建筑相問》,譯有《繁花圣母》。其他著作包括有《屋頂上的石斛蘭》、《城市漂流》、《出柜空間》、《以建筑為名》、《新人文建筑》、《十人》、《青蛙建筑師》等。他同時也是策展人和建筑評論家,主要策劃建筑展覽,包括 2006年策展《樂園重返:臺灣的微型城市》,代表臺灣參展威尼斯建筑雙年展。2002年于臺北當代藝術館策展兩檔展覽并編輯出版專書,分別為《長安西路神話》與《黏菌城市》。阮慶岳同時參與本屆深圳香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的特別項目”漫游:建筑體驗與文學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