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川
Kring創意文化中心
東大門設計公園
趙先嬉
名模Beion Jeong Min和她設計的產品。
?。模澹螅椋纾?NGO的李和宣。
韓國設計師介紹智障兒童的設計。
■ 深圳晚報記者 劉琨亞/文
2010年首爾設計展于9月17日至10月7日在首爾奧林匹克體育場和該市的四個設計產業集群地——弘益區、東大門設計廣場、加山數碼團地和新沙洞地區舉行,為期21天。作為應邀出席的中國記者,本報記者赴首爾對設計展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采訪觀摩。
25歲的金在安沒有想到,有一天他的設計作品能夠擺放在首爾設計展(Seoul Design Fair)的展廳中,他知道,這個展覽對于一個像他初入行的名不見經傳的設計師來說,意味著什么。
首爾藝術展是一項始于2008年的年度設計盛事,前身是“首爾設計奧林匹克”,最初的目的是慶祝首爾被選為“2010年世界設計之都”,2008年首屆“首爾設計奧林匹克”的主題是“Design is Air(設計就是空氣)”,2009年的主題是“I -Design(我們都是設計師)”,這兩屆展會都吸引了中國國際頂尖的設計師參與,中國的許多知名設計師也參與其中。本屆設計展同樣云集了業內的世界頂尖高手:意大利的亞力山卓·曼蒂尼(Alessandro Mendini )、美國的丹尼爾·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和韓國的金錫澈(Kim Seok-chul )設計了首爾奧林匹克體育場內的三個主展館??死锼埂敯?寺ǎ茫瑁颍椋?Luebkeman)、亞力山卓·曼蒂尼(Alexandro Mendini)、丹尼爾·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金錫澈(Kim Seok-chul)和約翰·伍德(John Wood)等享譽國際的設計師也都帶著作品參加了展覽。
本屆設計展的主題是“Design For All(為大家的設計)”。
其實,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韓國就開始推行“GD(Good Design)優秀設計認證制度”。2006年,新一任首爾市長吳世勛更提出了“設計首爾”城市重生概念,由政府主導、吸引國際著名設計師、搭橋企業,發動全民創意。2007年,首爾在“世界設計之都”的評選中勝出,被指定為“2010年世界設計之都”。今年7月27日,首爾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第八個“設計之都”。
在首爾,人們確實可以隨處感受到設計的存在,從清溪川人工河到尚未完工的東大門設計廣場,從首爾火車站到高聳入云的首爾塔,從利用不同色彩標注方向的地鐵站到免費開放創意文化中心,到處都有設計所綻放的奇跡。
但我更關心的,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像金在安這樣的普通的設計師的命運將會怎樣:他們是被湮沒在首爾設計的國際化洪流中,還是獲得了更多的機遇一展身手。我總認為,相對于那些世界知名的設計師來說,這些普普通通的設計師,才是一個城市設計的根。
在采訪中,我隨處能夠發現他們的存在,他們的設計或許并不特別顯眼,他們也沒有太多輝煌的成績,但他們在這里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臺,誰能保證,明天他們不是站在設計巔峰的那個人呢?
1 金在安 網上開店推銷設計品
?。玻禋q的金在安大學畢業后,到中國留學學習設計,從小喜歡敲敲打打自制玩具的他對于設計有著一種近乎癲狂的癡迷。他設計的產品全都是日用品:凳子、臺燈、晾衣架……這些并不特別的東西經過了他的設計,造型煥然一新,但在他看來,使用功能才是產品的本源,這也是他設計的終極目的。
“我沒有想到自己能在SDF上面申請到攤位?!彼芴拱椎馗嬖V記者,首爾設計展對于他這種普通設計者來說,就像一個高不可攀的高峰。其實,他能夠申請到攤位并非因為他十分幸運,而是設計展對于像他這樣普通的設計者有著專門的優惠政策。
金在安告訴記者,他的產品主要在網上出售,銷售了幾個月,銷路還算可以,他希望能夠借助設計展這個平臺,把自己的產品推向韓國,推向世界。
2 趙先嬉 韓國傳統的設計者
看到趙先嬉,你很難把她和設計師這個職業聯系在一起,她看起來就像一位韓國電視劇中的家庭主婦。實際上,她不僅是一名設計師,更擁有一間自己的公司,專門出售她設計的產品。
趙先嬉的設計作品都蘊含著濃郁的韓國風情,她的靈感很大程度來自于韓國的傳統文化。在展位上,她向我們展示了她設計的一個全新產品:一塊墊在地上坐人的布,三折兩扣之下,變成一個非常時尚的背包。她告訴記者,她的這個設計就來自于韓國婦女們背孩子的包袱。
或許正應了我們平常說的:最民族的才是最國際的。
3 Beion Jeong Min 從名模到設計師
?。拢澹椋铮?Jeong Min在韓國算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但絕不是因為她的設計。她曾經是韓國小姐選美的第二名,現在的主業是模特,還參演過多部熱播的連續劇。
但就是這樣一個明星,最大的愛好卻是設計,并且把自己的設計帶到了首爾設計展上。她告訴記者,她平時就很喜歡自制一些皮具,送給朋友以后,大家都說很好。朋友們的贊譽讓她有了挑戰自己的動力,她把很多心思都放到了設計之上,這次展覽,她帶來很多自己設計的錢包皮具,每一個價錢都不便宜。她說,這是因為韓國人很認同設計的價值。
4 李和宣 Design NGO在行動
首先吸引我的是李和宣的設計。在設計展的一個分會場里,一個名為“1 Eco Soap Ball=1 life(一個香皂球=一條生命)”的裝置頗為引人注目,玻璃箱里放著顏色各異的香皂球,如果你捐獻1000韓元(約合人民幣6元),就可以取一個香皂球放到旁邊的管道讓其滾落,你可以帶走,也可以放回玻璃箱內。而這些錢將捐給非洲的孩子,為他們購買蚊帳,讓他們免受蚊蟲的叮咬。幾乎每一個進場的人,都會自己或是帶著孩子去玩這個“游戲”。
后來才知道,旁邊那個文靜的小女孩就是這個裝置的設計者李和宣。
李和宣是Design NGO的一名普通設計師,她說,在首爾,像她這樣的設計師很多。
大家都來 搞設計
?。硞€月前,首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設計之都”的稱號。相比起同樣是“設計之都”的深圳,兩者究竟有什么相似和不同?兩個城市在設計方面的優勢劣勢各是什么?首爾有什么值得深圳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這是在首爾的一個多星期里,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我想,兩者最相似的地方都在于政府的主導,在首爾設計業發展上,首爾市政府功不可沒,政府的重視使得這個行業欣欣向榮,因此我們能夠看到首爾市長吳世勛穿著漢服在臺上“手舞足蹈”講述設計對首爾的重要性,我們有幸讓風風火火的設計節總監、國民大學教授崔炅蘭帶領我們參觀每個場館……
相比起首爾,深圳在硬件上的優勢較為突出:我們的設計場所更多,我們的設計展也更多。但我更關心的是,首爾有什么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我想,深圳最應該學習的,也是首爾設計展這次的主題“Design For All(為大家的設計)”,在這個意思后面,隱含著“大家都來搞設計(All For Design)”的含義,設計并非設計師的專利,既然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大家,那么人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設計師。
在首爾,“人人都是設計師”并非一句空話。在我們遇到的很多設計者中,有學生、有家庭婦女、有明星模特,只要有想法有創意就有設計的天地。
在一家設計中心,記者還看到了智障兒童設計的產品,更吃驚的是,展館的負責人,一位知名的設計師,親自對每一位觀眾講解這些設計作品。雖然首爾的展館比不上深圳那樣宏大那么多,但大部分都為這些專業或是業余的設計師免費開放,讓他們辦自己的展覽,審批程序非常簡單,政府還會免費進行設計方面的培訓。
深圳同樣的努力,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設計還是設計師的事情。對于榮膺“設計之都”稱號的深圳來說,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急不來,但也不能置之不理。
只有做到了“All For Design”,才能真正實現“Design For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