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M;
- 交互視覺設計師(沒看錯,就是一個職位);
- 開發;
1. 產品找茬
- 前提:讀懂PRD。確保在需求理解上,與PM保持一致;
- 查找遺漏。人無完人,再成熟的PM,也難免有疏漏。找出遺漏,與PM反饋、溝通;(這個過程非常重要,若在設計后期(甚至開發后期)才發現疏漏,返工成本太大。)
- 提出產品新想法。讀PRD時,總會有一些產品的好想法冒出來,及時與PM和團隊溝通。(這個階段,仍是產品早期,歡迎新想法);
- 開始構思交互;
- 再次掃遺漏;
- 收攏想法;(這個階段,產品設計基本定型)
- 達成共識;(確保讓產品、設計、技術對要做的事情有一致的理解)
3. Wireframe表現產品流程、界面 包含:
- 產品流程圖;
- 全部的頁面原型;

4. 視覺設計 有前面兩個“掃清障礙”的過程,這個階段,視覺設計是非常舒服的事情…
在有相對完整的設計規范、控件規范的前提下,視覺包括:
- 風格探索;
- 關鍵頁面的視覺設計;
- 關鍵的交互動畫表現(如果無法口頭向技術表達動畫效果時,給出一個“活的”效果,是非常直觀的);
- 素材用Dropbox或酷盤存儲、管理;
- Markman是不錯的標注工具;
- 待驗證的產品功能點;
- 設計過程中爭議比較大的部分(產品、交互、視覺);
- 設計師沒有完全把握、需要數據驗證想法的部分;(比如:“點擊式的菜單”與“下拉手勢式的菜單”,哪個更被用戶接受?)
- 為下個版本的設計溝通、設計過程提供數據支持;
- 通過數據,讓設計師的主觀判斷有依據;為設計師自我觀念、想法迭代提供依據(沒有眼睜睜的事實,除了難改變別人的想法,也很難改變自我的想法)。
- 整理設計文件,方便團隊其他人查閱、使用;
- 將設計過程中產生的新的控件,納入控件庫;更新控件設計規范;
- 邊距;
- 字體;
- 界面動畫的數值微調;
- 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 犯的錯誤是?你是如何糾正的?以后如何避免?
- 分享整個設計過程中,你最有成就感的部分;
- 對產品的理解,不能弱于產品經理;
- 交互設計,是思維;
- 視覺表現,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