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替換法替換法是在統一形態的文字元素加入另類不同的圖形元素或文字元素。其本質是根據文字的內容意思,用某一形象替代字體的某個部分或某一筆畫,這些形象或寫實或夸張。將文字的局部替換,是文字的內涵外露,在形象和感官上都增加了一定的藝術感染力。

2、共用法 “筆畫公用”是文字圖形化創意設計中廣泛運用的形式。文字是一種視覺圖形,它的線條有著強烈的構成性,可以從單純的構成角度來看到筆畫之間的異同,尋找筆畫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到他們可以共同利用的條件,把它提取出來合并為一。


3、疊加法 疊加法是將文字的筆畫互相重疊或將字與字、字與圖形相互重疊的表現手法。疊加能使圖形產生三度空間感,通過疊加處理的實行和虛形,增加了設計的內涵和意念,以圖形的巧妙組合與表現,使單調的形象豐富起來。

4、分解重構法
分解重構發是將熟悉的文字或圖形打散后,通過不同的角度審視并重新組合處理,主要目的是破壞其基本規律并尋求新的設計生命。 總之,平面圖形設計的目的是人與人的交流,作為設計者,學習運用符號學工具,會使設計更加有效。在平面設計如此繁雜的今天,把文字圖形化運用到設計中,才能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更便于公眾對設計者的作品主題的認識、理解與記憶。

5、俏皮設計法
把橫中間拉成圓弧,角也用圓處理,這個方法還有重要一點就是色彩,字體處理上加上色彩的搭配才能作出好的俏皮可愛字體。

6、尖角法 把字的角變成直尖、彎尖、斜卷尖;可以是豎的角可以是橫的角,這樣文字看起來會比較硬朗。

7、斷肢法 把一些封合包圍的字,適當的斷開一口出來 ,或把左邊斷一截,或右邊去一截。注意:要在能識別的情況下適當斷肢。

所有字體橫和豎變細。

9、錯落擺放法
把左右改為左上左下,上下排,或斜排就是一邊高一邊低,讓文字錯落有致排列。

10、方方正正法 把所有字的彎全改成橫平豎直,四四方方的。

11、卷葉法
把所有字的最左或最右橫或豎或點全卷起來,像浪花一樣,此法,一般是找到一個點或線后轉曲,用最下面或最左邊或最右邊的兩個點向一邊拉,以加節點的方法拉成一個圈,然后把他轉成倒圓角后,留著最后面的兩點,慢慢刪除中間的節點。

12、橫細豎粗法
選定個字體后,把橫比劃減細豎比劃加粗。類似傳統宋體字,橫細豎粗撇如刀。

13、上下拉長法 把字變細,然后上下拉長,類似條形碼的感覺。

14、結構轉變法 可以說是代替法的一種,把豎或橫線或折換成其他比劃。

15、照葫蘆畫瓢法
先畫一個幾何圖形,方形或矩形或星形,然后把字放進去,照幾何圖形路線制作字體。

16、畫龍點睛法(或一點拉長法) 算是拉長法的一種,找到標志中的一個點或線作為重點把他拉長,使得處理好的字體,再加一筆更是畫龍點睛之作。

17、洋為中用
大家都知道,我們使用的漢字成千上萬,個個不同,而西方使用的拉丁字母,大寫加小寫再加數字標點符號亂七八糟加起來也就一百來個,在數量上和我們漢字差距很大。這就造成了被設計出來的英文字款比中文要多得多。 面對字庫里面多如牛毛的英文字體,大家是否曾經對他們視而不見或匆匆帶過,其實那里面蘊藏著西方設計師的無限創意,而作為漢字的設計者,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些創意,其實方法很簡單。
第一步:到字庫里找幾個特別點的英文字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