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目標認同 一般在項目初期的需求分析階段,產品人員會和設計人員一起分析出產品定位或設計目標。這些概念性的目標不是為了說服老板或是擺擺樣子,在項目的各個階段,都需要用這些目標去衡量產品是否偏離了方向。在設計推進階段,首先要檢驗的就是設計方案是否達成了最初確定的目標。

2、方案認同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闡述設計方案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個設計提案,可能是做了十幾個方案后精挑細選出來的最合適方案。半個小時的方案闡述,也可能是設計師深思熟慮幾天后的結果。令人信服的設計方案,是需要許多準備工作作為支撐的。沒有充分的準備,很容易受到項目組相關人員的質疑。 在方案評審時,我們可以只拿出一種設計方案。但在評審之前需要把能想到的方案都仔細考慮一遍。如果只做一個方案就覺得可以交差,一方面可能會錯過更優的方案,另一方面,在評審時被問到這里為什么不設計成那樣時,可以從容應答,把之前已經思考過的另一個方案存在的問題一一列舉。


3、標準化的原型 隨著產品不斷的發展壯大,我們需要為產品制定設計規范,標準化交互原型。 對于設計師來說,有了交互規范可以為新的設計提供參照,在交互和視覺上保持統一性,做設計時重復的模塊可以直接復用,提高工作效率。在與開發、前端溝通時,可以不遺漏狀態,減少溝通成本,開發人員還可以以此為參考制作模塊化代碼復用。 在制作設計規范的過程中,可以將那些可復用的、多狀態的交互元素進行梳理。將最基本的控件(如按鈕、文本、圖標等),由控件組成的組件(如刷新、加載、狀態欄、標題欄、彈窗等),以及由控件和組件組成的頁面(如列表頁、詳情頁、專題頁等),分別整理,最終形成完整的交互設計規范。

4、可視化的動效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設計可以輸出高保真的動效,減少與開發的溝通成本,保證動效設計的實現效果。 一般可由交互設計師和視覺設計師一起,定義出需要添加動效的地方和樣式,再由視覺設計師和動效設計師共同完成高保真的動效設計,最終將動效通過動畫和代碼進行輸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