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點:學習準備——啟蒙 學習一項技能,尤其是已經有一定沉淀并在各行各業有廣泛應用的技能,就一定要對它先有充分的認知。在開始正式學習前,你需要花足夠的經歷去了解和查閱它的起源、發展、應用、未來。UI作為平面設計的一部分,再往上又從屬與美術學這一大類。因此,首先要先去了解整個美術史的發展。從人類起源各個階段中,美術經歷了什么樣的變化,在各自的時代發揮了什么作用,近代美術史又經歷了哪些波折,平面設計藝術是如何發展壯大走進千家萬戶,并且有哪些經驗成功過度到后來的UI設計中。那些享譽中外的藝術大師有何過人之處,他們為美術學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他們的名作到底有何動人之處。 在今天的UI設計群體中,我們作為專業的設計人員,可以和別人侃侃而談雷軍的創業心得,羅胖子的工匠情懷,滴滴快滴的商業模式以及BAT在傳統行業的布局等等,各種其實并不太相干的話題,卻說不出半點藝術見解。 我們看不懂博物館展覽那些畫作,不知道梵高畫了什么作品,抽象派到底在鬧騰些什么,更甚者連扁平化的推動有什么深層次的原因都不明白。 如果說最近很火的二月河說大學生不看《紅樓夢》是恥辱尚有爭議性,那么設計師無法理解前人藝術成就是絕對的悲哀,無法辯駁的事實。 了解美術史,學會入門的美術鑒賞,目的是以正視聽。學會用多個緯度去思考美學,學會用更深入的方法來看待問題,學會從更宏觀的視角審視行業……這樣,你才能更客觀的去理解UI的發展歷程。這些知識和思想,將為你的職業生涯做出啟蒙,才更容易成為一個有內涵有深度的設計師,這當中還有諸多優點,就得靠你們自己慢慢體會。 下面推薦書目: 《藝術的故事》([英]貢布里希)(重點) 《西方美術簡史》((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近代設計史(一下搜不到這書的地址,回頭我拍張照片) 《設計心理學3:情感設計》 (有1,2,3,都得看) 以上是我目前看過能想到的最基礎書目,如果有朋友覺得還有合適的請留言補充上來。 哲學有三大哲學問題,“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要到哪里去?”,構成了哲人在探索人世真理時的基礎框架。我們也一樣,要在階段給自己提出三個問題,并花至少一個月的時間尋找答案: 設計是什么?設計是如何產生的?設計可以做什么?
第二點:繪畫技巧——洞察 曾經和很多同行爭論過,UI設計,到底需不需要手繪訓練。想必大家都知道,目前國內知名的UI設計師,追波上的大神們,很多都是草根出身,從其它行業空降來的,他們的出色是有目共睹的,似乎從某種層面上證實,不需要有繪畫基礎,也可以做好UI,也可以當大神? 圖樣拿衣服!我們來說說繪畫的問題。 美術高考主要考的三大項:素描、速寫、色彩。就是繪畫入門的三大基礎課題,我們學習的過程也是以這個順序逐步覆蓋的。如果你已經在第一部看完了那些書籍,就會知道,學習基礎繪畫的過程中,我們在紙張上對現實世界的物體進行細致準確的描繪,也就需要我們更仔細的觀察事物。光照射的角度是如何的,在對應的形狀中表現出什么明暗分布,在透視原理下杯口厚度的弧形是怎么變化的。隨著繪畫的深入你就會逐漸培養一雙洞察細節的眼睛,你會對所有設計和形體做出本能的反應,分析它們的美丑,找出核心所在。 我們看看下面這樣的案例:



第三點:掌握軟件——手段 這一步就正式開始進入學習軟件的步驟。如果學習的是UI,那么以下幾種軟件是必不可少的: PS、AI、DW、Sketch……其余的根據愛好自己補充。 這里要先和大家談談,我們都知道美工對于設計師來說已經成為具有侮辱性的貶義詞,設計師們喜歡反駁,你丫才是美工,你全家都是美工。有點小理想的有志青年們都對這個稱謂充滿鄙夷,但我得給大多數人潑冷水,因為大多數設計師連一個合格的美工都夠不上。 我們知道美工代表的是一種技師的稱謂,有一定技巧但沒有創造力。可偏偏就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掌握足夠的技巧,這就是當前設計行業所需要面對的事實。很多設計師沒有經過前兩個步驟的熏陶的,所以在學習軟件的過程中很容易自滿,明明對軟件的掌握還很膚淺就已經恬不知恥的在簡歷中輸入”精通“二次(哎呀,好像在說我自己!)。他們的視角是狹隘的,只認為學會了PS這些工具,就學會了設計,也忽略了自己遠遠沒有達到美工門檻的界限。下面我來談談怎么學習這些軟件。 首先看李濤視頻的前三課:李濤Photoshop高手之路基礎篇。另有提高篇,同在云課堂。
只看前三課!重復強調一遍,先只看前三課,并且做好筆記把所有內容都背到滾瓜爛熟為止(我看了至少五遍以上)。這是整個UI設計行業里最基礎的知識點,光、色、分辨率、色彩模式,連這些都沒有掌握你就不要想精通設計軟件和掌握它們的原理。 然后你就開始去看別的視頻教程,這時候可以去淘寶買:PS教程 幾塊錢就有一打的高清入門視頻,不要浪費時間在搜索免費的低質量視頻上。入門教程基本都是相同的,你要完整的看完和跟著學習幾個新手教程,直至對軟件使用有了初步的理解,然后再返回去看李濤的視頻剩下的內容。 那軟件要學到什么程度?學到你可以用它臨摹出任何使用這種軟件設計的圖形。一定要記住,設計軟件只是我們用來實現設計的一種手段,過度沉迷在軟件的研究中是本末倒置的,但如果你使用軟件連抄都抄不出來,那就是一種不需要反駁的恥辱。例如下圖:

第四點:設計理論——實踐 廣義上來說,到這步才是真正開始學習設計,也是讓一、二兩點作用開始充分發揮的時候。 因為看過藝術史,所以你會知道,每個時代流行的藝術創作有各自的手法特點,有共性,所以可以被歸納和總結,也就可以教授,培養出相同的作家。換句話說,美術家是可以被量產的。在理論不斷被完善的今天,要做出好的設計一樣是可以通過理論學習——實踐產生,一定不要認為這是天賦上的差距,別人比自己就更有藝術細胞。那些能被歷史銘記的藝術大師,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開創性或者作品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偉大的靈魂,而不只是一幅出色的圖畫。 前面的幾點都為你提供了足夠的實踐基礎,所以在這部才能讓你正確看待自己的潛力,不會輕易停下追求進步的腳步。只有最偉大的設計師才需要較量天賦,而成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靠的是努力。設計是勤行,不是設計人,不入設計門。 那么理論知識我們該學習什么呢?首先是基礎中的基礎:三大構成(基礎含義) 每個方向都需要閱讀相應的教材,重要性無以復加,你需要在觀看的時候一邊做練習。然后才是具體設計類的書籍,記得不要再買那些無用的通篇告訴你軟件操作的書籍。 還有個差點被我忽略,本來想單當一個步驟說得,后來想想還是歸納到這里來,那就是對于字體的認識。UI設計師普遍對字體缺乏敬畏,尤其在扁平化盛行的今天,字體的作用更加突出。只有掌握了字體的奧義,才能設計出有力的排版,才能對可讀性和觀賞性文字符號有充分的了解。比如日本二十四節氣網站就是運用字體的優秀案例:日本二十四節氣網站(原網站好像打不開了,只有圖)。推薦書目: 《商業字體設計》(方茜)(一定要看!!) 《好字體》(向玫玫) 《文字設計的原理》([日]伊達千代,內藤孝彥) 接著就是關乎排版,柵格化_百度百科。 這也是UI設計師必須掌握的基礎技巧之一。對柵格化有充分理解,就可以設計出足夠安全而和諧的頁面,下面書目: 設計的理論書籍教會你怎么設計,你需要在不斷接受知識的同時,馬上對它們做實驗,不停的練習,不停的產生問題并解決。在你的設計觀念足夠成熟前,絕對不要沒事上網看設計的XX法則,如何做好網頁設計你需要掌握的XX個技巧,完全就是設計界的雞湯文,它們看著其實挺有道理,但完全沒辦法給新人提供實踐指南,是用來遺忘的,即使看再多這類雞湯文,你也做不好設計。你的學習過程在每個方面都要系統而有調理,書籍比零碎的閱讀可以給你帶來更多的幫助和進步。
第五點:邏輯取舍——平衡 在這篇文章:《太及時了!視覺設計師怎樣讓前端100%實現設計效果?》已經說很詳細了,作為UI設計師,是必須掌握前端的對應技能的,這不是可以完全無限制的發揮設計技藝的地方,你就要有取舍,要跟的上前端開發的邏輯,做出穩定可以被實現的設計稿。 學會HTML5 CSS3 JQ的入門,安卓、IOS的實現規范! 第六點:鑒賞模仿——超越 特地把這點放到后面,也是有理由的,前面的步奏都是一個設計師基礎素養的實現,而一個出色設計師還需要培養自己的套路和風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你要學會如何辨別優秀的作品,可以從多個渠道收集優秀作品和案例,首推使用:
- Behance
- 花瓣網 (又到了求粉的季節,懶惰的可以只看我的花瓣 死翹翹的超人的花瓣個人主頁)
- www.pinterest.com
- SDC設計師網址導航 (其它的可以在導航里逛)


第七點:閱讀思考——擴展 整個UI設計圈,還有一個很致命的缺點,就是對其它行業知識的排斥,科班畢業生尤甚。因為學生時代大多討厭學習,有藝術生這個庇護傘,就可以合理安慰自己不學習不念書那是放蕩不羈愛自由。屎丟皮啊!! 藝術史還要教會你們的一點就是,真正的大師絕對不會只是孤陋寡聞而只專注在手中的筆桿和油墨,他們不斷在認識世界,不斷在研究感興趣的知識和見解。不要做一個只知有設計,不知有數理化的蟾蜍,只能在你自己的井里蹦跶。 成熟的設計不只是你個性技巧的表達,還有你對解決問題所展示出來的理性和洞見。很多設計師和同層次的其它專業人員比較起來顯得太幼稚和粗淺,癥狀也在這里。不要只用設計的角度去看世界,去涉獵更多的專業,讓眼界更寬廣,有更多的角度去理解世界,得到的感悟將給你帶來難以估量的升華和進步。 這是可以持續一生的事業和技藝,在正確的方法下,越積累越成熟,老而彌堅。請不要再用膚淺的思想認為它是吃青春飯的過度階段! 設計是一門需要沉淀的技藝,卻恰巧遇見了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文化。這讓大家對流行極具敏感度,而開始追趕潮流,輕視正統和法則。這整個流程需要或許需要1整年的時間,但我相信,只要有足夠的耐心,是可以讓一個新手成長成為一名合格的UI設計師,請放慢你的角度,不要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