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們聽到一個公司名,潛意識里會基于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它的形象先有一個預判。那么在設計logo的時候,就不能脫離這個預判區域,以免公眾接受度下降。
有位品牌設計教授曾經這樣說,第一次聽的時候感覺很震撼,他的理論落到實處應該是這樣——
圖中的藍圈和黃圈,可以理解為公眾覺得“你是誰”以及公司認為“我是誰”,而logo設計落在綠色交叉區域,能在傳達公司理念的同時,加深大眾的認知和記憶。
從公眾認知的角度出發,就可以看出文字型logo的一大好處。
文字型logo的好處:
1.直觀且減少歧義
文字型logo可以更準確地將設計落在綠色交叉區域——大眾對文字的理解是相近的,文字型logo中的文字,一定會處在潛意識的預判區域,設計師需要解決的只是風格問題。但大眾對圖形的認知和感受差異就很大——對一個圖形,設計師難以確保它能落在所有人的潛意識領域。而且圖形還容易引人想象,當人們就著圖形開始想象時,基本上就脫離了綠色區域——許多失敗的logo設計,都是因為圖形讓部分人產生了奇妙的想象。這也是國際化時裝品牌,基本都是文字logo或者字母logo的一大原因。
2.方便記憶
記憶信息量比圖形小,更容易被記住,而且不易混淆。
3.方便逆向檢索
當用戶記住你的文字logo后,便記住了公司名稱,可以很容易的在其他渠道找到對應的公司信息,比如上網檢索;但是如果只記得一個圖形logo,那么想找到這家公司就難了。
再來說說兩個特例:
1、公司是老牌企業
它的圖形logo在用戶心中已經有了深刻認知。這種認知是公司的巨大財富,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沿用原有logo的風格。典型的案例是星巴克,塞壬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不需要重新去構建公眾對圖形的認知。
在極少數情況下,一些老公司也會放棄原本的圖形logo,轉為文字logo。這是因為它們需要拓展新市場,而原有圖形logo對于新市場的用戶不友好,需要用文字logo才更容易被接受。但這種情況下,也需要照顧老用戶的記憶,否則會產生巨大的市場損失。
AmericanAirlines的logo,為了順應時代審美以及公司國際化的趨勢,原本鷹的元素在被不斷淡化,文字占的比重不斷提高。但它是逐漸改變的,每個版本的變化都保持了較好的延續性,直到現在的logo都帶著鷹的元素。
來看個失敗案例,加拿大的滑鐵盧大學(這名字一聽就藥丸...),曾經試著去掉自己logo上的中世紀圖形,被打臉后立刻改了回來。
2、公司logo可能被作為圖標或者知識標識大量使用,則最好也做成圖形logo
這類logo對識別度要求非常高。典型案例就是鐵路和地鐵的logo,它們作為公司形象的同時,也大量出現在交通標識中,需要用最簡明清晰的設計語言將logo呈現出來,方便人們在城市環境中一眼辨認出來。
還有一種案例,是該logo會被作為電子產品上的圖標使用,那么圖形化的優勢就很明顯了,因為圖標里放不進太多字。
總結起來,除非“原有公司是老企業并且有圖形logo深入人心”&“公司的logo需要作為指示圖標”這兩種情況,文字logo基本都好于圖形logo。
為什么還加“基本”兩個字?因為設計總歸是一件很靈活的事,情況不同策略就會大相徑庭,一棒子打死了不止不嚴謹,而且也沒意思。
以上,我們對選擇文字型LOGO或是圖形LOGO應該會有深入的認識了,企業在選擇LOGO設計時,可供參考,請期待我們一下期的LOGO知識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