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長期暢銷品設計中的秘密——長壽商品的設計變遷
【飲料】
1.寶礦力水特 大冢制藥 不變的思想 不變的設計
誕生:1980年
設計者:赫爾穆特 施密特Nippon international Agency(NIA)
特點:“補充因出汗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的清涼型飲料。作為一款長期暢銷品,寶礦力水特的口味和成分自面世以來一直沒有改變,瓶貼圖案的設計也幾乎沒有任何改動(一個維持暢銷37年的產品。這個是我感興趣想了解的特點。到底成功的理念是什么)
我對第一個產品寶礦力水特,還是能吸取了很多設計上要注意的問題,怎么運用到創業者身上的思想,如何做好任何一個產品的核心思想。
形象戰略+科學依據
明確產品的市場角色,產品的前期調研我覺得是十分重要的!
再因產品在市場上的定位,設計好核心功能(這個產品功能設計上也是要涉及到有科學依據的)
核心功能方面敲定后,就開始明確該產品的社會形象是應該站在哪些領域上的!
當這些都準備就緒,做出產品雛形多番測試等的工作的同時也要開始宣傳產品功能,穩定市場!
再大力發展,宣傳方面不僅要堅持停留在產品科學的核心功能方面,還要要樹立產品的核心固定形象!這是穩定用戶
同時堅持創造出產品功能方面的科學依據優點(例如,產品功能的開發依據是來源于哪一個科學依據研究而得出的!或者產品功能的社會痛點是哪一個實例數據表明,現階段是缺乏等等!這個科學依據的點是產品的重中之重)再秉持著匠心精神,再更新換代那么快的時代更要沉住氣,堅持自己產品一開始的理念進一步鞏固品牌基礎!我覺得,這個應該是剛起步且想長期發展的創業者要做的吧,不喧嘩取寵!現在很多app就是龍頭蛇尾,都興衰得太快,才會給人有一種更新換代太快的錯覺,但是老企業卻還是穩穩當當的自己堅持做自己的,同時也吸收了很多新概念,反而更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那讓我們看看瓶身設計的時間軸
從時間軸來看,我們可以知道產品的初期-中期-后期 的工作大致要做些什么。
市場定位——穩定市場——樹立形象——根據消費群體的改變而改變——研究開發新功能滿足用戶需求
在做app產品的角度來看,這些設計思路是一模一樣的,百變不離其中。產品上線后,我們的后期維護和研發新需求是非常重要,這樣子才可以在穩固產品在用戶心里品牌不變但是思想一直在變信任度極高的產品。不僅要調研新需求還要再進一步鞏固品牌基礎,才能得長期以發展。
【其他日用品】
2.符合時代特點的“滋潤”體現
誕生:1988年
設計者:鹿目尚志 資生堂 宣傳制作部
特點:保護頭皮和頭發的低刺激洗護發產品,其簡單大方的包裝深受不同性別,年齡的消費者喜愛(這個是我最喜歡的設計之一,鹿目尚志也是一個很好的設計師這里給大家一個番外鏈接,鹿目尚志的設計社鏈接—— https://www.kanome-d.com/)
資生堂,應該是很多女性熱衷的個人護理產品。而我本人也是挺喜歡資生堂的護膚品。所以我對這個產品的發展歷程才會感到濃厚的興趣。
惠潤的包裝上使用了可以單手打開,形狀獨特的翻蓋瓶蓋,這個瓶蓋也是惠潤一直產品包裝設計的重點,從上面的產品會看到每一個時期的瓶蓋特點。2009年的三角瓶蓋我個人覺得是最喜歡的,但是資生堂考慮到安全問題就講瓶蓋改成2011年的單手打開瓶蓋的設計,用使用的角度來看,2011年的瓶蓋設計也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白色光滑的瓶身設計靈感來自洗發水的泡沫,溫和柔順的感覺,而且洗發水和護發素用不同瓶高來分別。這個我自己的個人用戶體驗是真的有很大的感悟,很多時候會用錯洗發水和護發素,相似的瓶身確實很難區分開,要仔細閱讀瓶身的文字才能區分開來。但是在沐浴的時候往往忽略了這些。
資生堂的這個設計細節適用于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洗發護發產品。這個設計同時也得到專家的高度認同。
這是2009-2011年的改良,清新,自然的感覺,這也是幾代的改良中,我最喜歡之一。
資生堂惠潤的設計還有很多的細節。
例如:
1.LOGO的排列橫豎的排列也會影響到銷量,最后2006年logo還是改回來豎排列,借以強調產品帶給頭發的溫和滋 潤感。
2.瓶身的細節改良瓶蓋,瓶身高度,瓶身符合人機工程學手掌的造型設計,降低包裝的成本的考慮
3.顏色上,質感上也是考慮到用戶體驗上的視覺與觸覺。
資生堂的包裝設計注重細節,細節決定一切的這個原理,再一次證明我們做設計,注重細節是必然的。設計的 前期認真思考用戶需求,用戶習慣也是重中之重的大問題。
細節決定成敗
那么怎么運用到移動應用的設計上呢?我自己也是給自己總結了一番,運用百變不離其中的設計原理,用在移動應用的產品上。
當我們想到要設計一個漂亮的界面時,有可能會忽略了用戶體驗,又或者考慮到用戶體驗忽略了界面的美觀,怎么去做到魚和熊掌兼得,那就是要靠細節這個點來實現了。很多時候一根1px的線也能在界面里起到很大的作用,那么來舉個例子吧:
1.(我們等一下就把這個圖稱為圖一)
2.(我們等一下就把這個圖稱為圖二)
為什么圖一和圖二看起來感受會大不一樣呢?那分析一下它們的細節區別:
顏色:圖一的顏色不會超出3種顏色 圖二的色塊和顏色真的多的眼花繚亂。并且顏色的虛實也可以令界面看上去通透,活躍。這個顏色上的細節運用還是一個挺聰明的舉動
凝聚:圖一統一性親密性,重復性都很明顯還有對比性也強烈。 圖二:重復性很弱,且統一性不強這個可以看 看書籍《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
文字:圖一統一文字不超出2個字體,字體大小也不會亂。圖二: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字體和字體顏色
塊面:圖一的塊會統一 一點用大板塊上加簡單的線來分清信息(這就是一像素的力量),圖二喜歡小 板塊來區分信息。這么一看圖二會凌亂很多,看起來讓人煩躁。
虛實:每個交互動作的js和css效果也需要細節來支撐的,這個就要靠設計師來讓前端開發去實現讓界面的每一個動作流暢,有空間感。那么怎么去實現空間感,和讓用戶有推移的強烈感覺呢,就要靠虛實的細節來實現。圖一和圖二的交互細節很明顯就能體現出來了。同樣的點選,同樣的滑動,圖一就做到了虛化次要信息,但是圖二只做了暗化次要信息,但是信息的內容還是硬生生的沖進用戶的視覺里,這樣子的細節用戶體驗就是整個應用是否視覺舒服上的體驗了。整體界面就因為這個虛實問題導致界面花了。視覺疲勞了,出錯率也會隨之變得頻發。
等等
同樣是一圖片為主的界面為什么看起來的感覺會那么大的區別呢,這個就是細節上的威力。
那么具體的很多詳細信息,就靠大家去看看這本書再回頭分析這上面的圖了,相信會受益匪淺。寫下自己的理解我相信一定會比我這篇勉勉強強的讀書筆記更要深刻。
而我寫下這篇讀后感也是對每一本書的尊重,讓看到的內容刻在心里,而不是過目即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