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進入正題,這次繪制的這幅作品是我自己業余時間的一幅練習作品。當時第一個構思是密林中的破損機甲,有點點光斑穿透樹林照射下來。先看完成圖的效果
1.收集一些自己覺得合適的場景素材 這樣在后續繪制時可以更好的對照 把握 相應的光影 色調的變化。很多同學一有想法 就想馬上上手畫。這種方式再速涂練習時比較試用,但針對比較正式的作品,還是需要前期多做一些準備,多收集一些素材。
2.起稿部分
起稿時注意先拉畫面的黑白灰層次關系。這幅圖一開始分為了3部分(注意小圖A B C區域)。主體的機甲處于中景上。在黑白起稿階段 不需要去思考畫面的色彩關系,把注意力都放在 構圖層次 剪影輪廓變化上。針對這幅畫面 因為場景設定在密林中 所以不能做出很遠的空間層次,就利用前景(A)的剪影結構 做出一個視覺引導曲線(綠線)來把視覺向畫面主體引導。
3.大體色調 明確畫面調性
黑白稿明確了大關系的情況下,我就會給畫面鋪基礎色調。因為上色后黑白關系
會因為顏色的加入發生變化。所以我不會畫的很細再上色。鋪底色的規律基本
就是 畫面主色調+主體物固有色+光線顏色。以這幅圖舉例 就是 藍色(主色調)
+墨綠色(機甲固有色)+黃色(光斑透下效果)
基本上這一步完成后 我們可以得到一個草圖版的畫面效果 基本的畫面構成關系
都可以確定下來了。
4. 調整色調 疊加底層材質
這一步首先調整了畫面的黑白色調,如前文所說黑白稿疊色后 素描關系
經常會發生變化。所以適當的調整還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就是我給畫面
左側增加了一塊中遠景的巖石。
主要是2個用意
1.調整前(下1圖) 紅框內的明暗對比關系明顯強于綠框。但是綠色框
區域才是畫面主體,是我希望大家關注的焦點區域。現在這樣明顯有點
主次不分了。調整后(下2圖)添加一塊灰色調 減弱了這一區域的明暗
對比 把焦點留在綠色框區域
2 在原有3級層次中再增加一層 豐富畫面層次感 同時減少亮色區域在畫
面中的比重。
(調整前效果) (調整后效果)
5. 加強光影變化 增加樹林透光效果
繼續深入畫面 增加整體的細節效果。中景的機甲,溪水,遠景的樹林
都相應的深入刻畫。避免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點上。
重新添加了樹林透光的效果。這也是這幅作品我想著重實現的一個光影效
果。光斑添加在畫面視覺中心的位置 也更一步引導觀者的視覺焦點。人的
眼睛總是容易集中于明暗對比強烈的區域。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對畫面做
更多的引導 分割。
在其他優秀的作品中也很容易找到對這種方法的應用。利用光影對形體進
一步進行分割。使正負形間的關系更加微妙。
6. 機甲部分細化 明確基本形體 添加細節
在這個階段中 主要是細化了畫面的主體廢棄的機甲部分。因為設想的
是一部長久擱置在深林中的巨大機器,所以添加了一些藤條枝蔓
纏繞。另一個原因是添加一些線條感的造型來穿插兩個形體空間,
形成更豐富的視覺畫面 。點 線 面 穿插交替。
點線面結合使畫面更加豐富
7.細節——整體——細節
繪制到這個階段 基本80%的效果已經實現了。接下來就是不斷添加細節
再統一畫面 再添加細節 再統一。循環往復 直到感覺可以完工截稿。
同時在繪制到這一步時 我在機甲前添加了一個角色。似乎在運用魔力喚醒沉睡的機甲。
這也是在創作時冒出的點子,使得整個畫面更有故事性。這種不斷創作的感覺 我覺得是
自己畫練習時最棒的。你甚至可以為了畫一幅圖而構想出整個世界觀。
8.最后自己也繪制的差不多時,我簡單調整了一下畫面的色調 明暗對比度。
使得畫面的暗部沒有那么壓抑 整體上透亮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