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迪爾巴希爾要塞坐落于達達尼爾海峽南端入口處,位于加利波利半島的歐洲海岸線上。該要塞最初由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四世之母哈蒂杰·圖爾汗蘇丹于 17 世紀中葉主持修建,“塞迪爾巴希爾”意為“海之壁壘”,旨在守護這條連接愛琴海與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的戰略水道。盡管長期遭受嚴重海岸侵蝕與多次地震侵襲,要塞及其毗鄰村落仍相對完整地保存至 20 世紀初。


由建筑師、工程師、建筑史學家、檔案學者、口述歷史學家、修復專家、博物館學家及景觀設計師組成的多學科團隊,與多所高校及政府部委展開協作,開展了涵蓋檔案研究、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建筑修復及大地測量等領域的系統性工作。歷經 25 年持續努力,塞迪爾巴希爾要塞于 2023 年 3 月 18 日正式向公眾開放。

如今,加利波利半島已成為國家公園,園內遍布精心維護的墓園與純凈肅穆的紀念碑,用以緬懷在一戰中犧牲的多國將士。半島上已難覓當年激戰的慘烈痕跡,唯余寧靜景致。塞迪爾巴希爾要塞修復工程的核心理念,在于留存一戰毀滅記憶,并打造一處供人沉思和平的空間。要塞的西塔樓與南塔樓等部分被原狀保留為廢墟,成為戰爭對建筑及其周邊景觀造成創傷的“記憶之場”。


塞迪爾巴希爾要塞主門及穹頂建筑等已毀損的部分,以輕盈木構的輪廓隱約勾勒 —— 卻未刻意復現 —— 這些建筑原始的風貌。主門采用的木條格柵結構,讓陽光與空氣這兩大生命要素得以自由穿透要塞入口。這座門與穹頂建筑共同凸顯了修復工程中「可逆性原則」的核心價值。要塞內現當代木構元素的使用極為克制,恰與奧斯曼時期的營造技藝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
